本網訊(黃克瑤 但棣瑤)這里是金沙江,世界上水能資源最集中的區域,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水電站——白鶴灘水電站正在這里修建。
這里是干熱河谷,氣候惡劣,基礎薄弱,曾是國家精準扶貧的重點區域。
這里是三峽人矢志踐行初心使命之地,秉承“建好一座電站、帶動一方經濟、改善一片環境、造福一批移民”的理念,回饋為建設大國重器作出貢獻的兩岸群眾。
▲ 白鶴灘水電站航拍圖
喝到的水是甜的
晌午,四川省涼山州騎騾溝鎮果木村的楊樹清,打開自家水龍頭,水流嘩嘩,暢通而清澈。
眼前這一幕,他曾經想都不敢想。金沙江屬干熱河谷氣候,一年明顯分為干濕兩季,干季幾乎連續幾個月不下雨。2018年以前,果木村的村民一度靠天吃水。
怎么辦,水從哪里來?楊樹清在家中挖了一個水窖。“生活生產用水就靠收集自然雨水,甚至屋檐水也倍加珍惜,一并儲蓄水窖中……”
山高坡陡,用水困難,這讓曾是貧困村的果木村發展受阻。想方設法解決飲水安全,成為村里的頭等大事。
政府組織打了一口大水井,從深井中提水,但要將水送入每家每戶,卻讓經濟窘迫的村民犯了難。“拿不出錢來接管網,買凈化設備。”楊樹清說。
2018年,三峽集團公益基金捐資援建的數千米飲水管網,將清甜泉水接入果木村4個村民小組1418人家中,村民安全飲水的“最后一公里”被打通。
對于楊樹清來說,改變是天翻地覆的。“以前的屋檐水在鍋里煮,喝起來,水是苦的,時間一長,鍋底都是黑的。現在喝到的水是甜的,甜到心里那種!”
村里有了小學和幼兒園
2012年的一天,傍晚七點。三峽集團白鶴灘工程籌備組(建設部)胡念初從工地現場踏勘途經跑馬鎮八巖村。“看到一群小學生,從6、7公里外的一所學校,徒步走兩三個小時,回到八巖村,這讓我們很驚訝!”胡念初說,那時的八巖村沒有小學,孩子們要長途跋涉山路,去往離村較遠的其他村上小學。
2013年,三峽集團幫助這個典型的彝族聚居村落建設了八巖村小學和幼兒園,八巖村“一村一幼”得以實現。
跑馬鎮中心校校長阿什子伍感嘆道:“現在很好!不像以前,孩子們趕路的時間比上學時間都長,輟學率很高。為保障教學質量,八巖村小學納入跑馬鎮中心校管理。”
在三峽集團多年援助下,八巖村小學的師資、住宿、用水等問題逐步解決,村子里一百多個學生就近入學,教育“最后一公里”得以打通。2020年第7個國家扶貧日、世界第28個“國際消除貧困日”那天,白鶴灘工程建設部與參建單位來到八巖小學送幫扶,八巖小學學生自發唱起彝族《留客歌》“滿山花兒在等待,美酒飄香在等待……”,表達感恩與期待之心。
▲?白鶴灘工程建設者與八巖村小學學生
云南省巧家縣曾是國家級重點扶貧縣,巧家縣旱谷地,是白鶴灘水電站大壩的“綠色糧倉”——砂石骨料來源地。坐落在荒蕪山坡上的旱谷地小學,曾經校園沒有校門,沒有廁所,沒有水,只有幾間破舊的校舍。如今校園教學樓、周邊擋墻、塑膠活動場地、安全衛生水池、公共廁所等設施一應俱全。切斷貧困代際傳播鏈條,助力教育均衡發展,三峽在行動。
▲?曾經的旱谷地小學
▲?如今旱谷地小學新面貌
路通到了家門口
跑馬鎮四大塊村的吉木三各,年歲已高,飯后最愛去田間地頭散步。
“這條路,好啊!”路遇熟人,他就指著腳下那條通村通組的硬化道路,一頓夸。
▲?跑馬鎮四大塊村道路硬化
四大塊村曾是深度貧困村,過去沒有一條混凝土路。“以往走的都是毛路,一下雨就被沖沒了。”吉木三各印象深刻。
2018年,三峽集團通過連續三年的公益基金項目幫助四大塊村,打通硬化道路,將通村公路延伸至各村民小組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至此,跑馬鎮通村路延伸至村民小組的道路均實現了硬化,成為村民口中“通往家門口的幸福路”。
胡念初在該項目驗收時,再次到訪四大塊村,吉木三各激動地拉起他的手,非要拍合照:“要不是你們,我們哪有這么好的路啊!”
▲?胡念初與吉木三各
2017年,跑馬鎮脫貧摘帽。路通了,錢袋子也鼓了。土豆、苦蕎、牛羊……村民自種的各類土特產,陸續通過硬化道路向外地輸送,通家的幸福路,也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、實現鄉村振興的希望之路。
一座電站跨川滇,幫扶足跡印兩岸。建設一座電站,更好造福人民,三峽集團幫助白鶴灘庫區兩岸百姓,打通致富路,奔向好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