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·路·燈
湖北宜昌
是一塊紅色的土地
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
一大批仁人志士都在宜昌
留下了光輝的足跡
建好一座電站,帶動一方經濟
改善一片環境,造福一批移民
三峽人的初心
從這里出發
紅色地標
走進湖北宜昌
海報設計:閻澤群
紅色地標解碼
戰火淬煉初心,生命鑄就輝煌。中國共產黨領導宜昌人民開展的革命斗爭波瀾壯闊,無數先烈前赴后繼、浴血奮戰,理想信念堅如磐石。
1927年,中央八七會議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,決定發動秋收起義。中共鄂西特委指示:在宜昌當陽首先發動武裝起義。1927年9月,在中共當陽縣委領導下,以瓦倉區為中心的當陽、遠安、荊門、南漳四縣邊界地區,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,打響了鄂西地區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,創建了鄂西第一塊紅色根據地。
▲ 成立瓦倉起義指揮部
瓦倉起義的勝利,在鄂西這塊土地上,打破了千年沉寂、卷起了萬仞波濤。分到田地的貧苦農民揚眉吐氣,蘇區到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。
▲ 瓦倉起義戰時指揮部舊址
感悟今昔巨變
為人民謀幸福,是中國共產黨人不變的“初心”。瓦倉起義90多年后,位于宜昌市的三峽集團長江電力秉承這顆“初心”,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,因地制宜、精準施策,造福當地人民。
行走在宜昌市點軍區牛扎坪村,蜿蜒整潔的柏油馬路兩旁,青蔥的綠色環繞眼簾,一根根白色站立的太陽能路燈點綴其間,裝飾一新的農家飯莊勾勒出一幅新農村旅游小鎮的美麗畫卷……令人很難想象的是,昔日貧窮的地方,如今已成為宜昌市市民休閑觀光的度假地。
牛扎坪村的脫胎換骨離不開長江電力的傾情扶助。2010年,當第一筆硬化道路的公益扶助款送到牛扎坪的那一刻起,長江電力便擂響了助力點軍區生態濱江新城區快速發展的戰鼓。
▲ 牛扎坪村太陽能路燈。攝影:張艷平
翻開長江電力對口支援點軍的報告,一條條路、一盞盞燈、一口口水池、一個個農產品項目……一筆筆公益數字凝聚成一股股甘露,滋潤著曾經貧瘠的土地一步步蛻變、發展。
至喜大橋飛架南北,打開了點軍紫陽村加快發展的對外通道。這個最臨近葛洲壩電站的村子的變遷,也牽動著長江電力人的心。
自2017年以來,長江電力檢修廠與宜昌市點軍區紫陽村開展企地共建項目,累計定向捐贈資金,用于修建蓄水池、道路拓寬、修建居民點文化廣場,切實解決當地居民的生活難題。
紫陽村居民點分布分散,部分居民點海拔較高,自來水管道無法直接供水,需經過蓄水池進行二次加壓。2017年,長江電力檢修廠出資新建150立方米飲用水蓄水池一座,安裝加壓泵2套,徹底解決了紫陽村1000多名村民飲水困難與紫陽村部分企業的用水問題。
紫陽村群眾反映,現在通行的道路太窄,坡陡彎急。遇到火災等緊急情況,大型消防車輛無法到達;大型農產品運輸車輛無法通行,影響柑橘等農產品銷售。長江電力檢修廠與當地政府商議將道路由原來的3米拓寬到6米。提及道路改造,村民們連連說:“以前這里經常堵得慌,現在出行方便多了。”
▲ 道路擴寬后,解決了大型車輛不能通行的問題,收購柑橘的貨車可以直接開到村民門前。
在紫陽村主干道上,一根根白色太陽能路燈整齊排列在道路兩旁。2017年和2019年,長江電力分兩批捐贈安裝了88盞和140盞路燈,亮化道路7.8公里,為1000余戶3000余人安全出行提供了便利。
近年來,長江電力還投入資金,援建至喜大橋下點軍公共停車場、村冷鏈庫和蔬菜周轉基地,以及至喜小學校園教育資源建設,為點軍地方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增添了一臂之力。
隨著點軍區濱江生態新城區建設的不斷深入,三峽人仍未停止前行的腳步。大國重器把榮耀賦予宜昌的同時,三峽人也用實際行動向點軍人民踐行著自己的初心承諾。
本文作者:劉娟 張艷平